3044永利集团

以产教融合育厚德之才——专访第五届校长教学质量奖获得者、经济学部段聪颖副教授-3044永利集团
  • 协同办公系统
  • 个人服务中心
  • 电子邮件
  • 校历
  • 图书馆
  • 信息公开
  • 书记信箱、校长信箱

首页

3044永利集团故事

以产教融合育厚德之才——专访第五届校长教学质量奖获得者、经济学部段聪颖副教授

作者: 党委宣传部、教务部 发布时间: 2025-07-09 浏览次数:
分享:

【编者按】

我校第五届校长教学质量奖评选工作自2025年3月启动,经过个人申报、资格审核、初评、终评、校长办公会审议等环节,结果日前揭晓。经济学部张纪录、法学部戚笑雨、城乡规划学院孙力楠、经济学部段聪颖、管理学部许卫华、管理学部田启涛六位教师荣获本届校长教学质量奖,每人获10万元奖励。

校长教学质量奖是我校教学“三大奖”中的最高奖项,每三年评选一次,旨在激励教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构建“以学习者为中心”的教育生态,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。

为充分发挥获奖者的教学示范引领作用,营造重视教学、崇尚教学的浓厚氛围,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和能力,潜心教书育人,党委宣传部、教务部联合制作了《第五届校长教学质量奖获得者专题访谈》专栏,以“视频+文字”访谈的形式,推动教学交流,促进教学提升。

今天播发专栏第四期——经济学部段聪颖副教授专访。


【获奖者简介】

段聪颖,理学博士,经济学部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,研究方向为金融工程、金融风险管理,主讲《金融工程》《期货与期权》《金融计量学》《衍生金融工具》等课程。金融工程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,河南省教学标兵。曾获得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,河南省本科线上教学优秀课程一等奖,两次获得校青教赛一等奖。主持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一门、课程思政样板课一门;河南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负责人,河南省高校校外教学实践基地(与河南省证券期货基金业协会共建)负责人;主持省部级项目三项,发表中英文学术论著十余篇(部)。

教学心得:以教启产融之思,以创筑实体之梦,以德育金融英才。



【视频访谈】


【文字对话】

问:段老师,恭喜您获得第五届校长教学质量奖!请问您怎样认识教学创新?

答:非常荣幸获得这份荣誉,这不仅是对我过往工作的肯定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激励。教学创新的核心在于以学习者为中心,具体是以学习者成长、发展为中心,通过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局限,重构教学理念、方法、技术和评价体系,最终实现教育效能的质变。这是一个多维、动态演进的过程,涵盖理念、模式、内容、方法、环境和评价六个方面。这六个维度相互关联、协同促进,共同驱动教学体系的持续进化。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强调,教育目的必须统筹社会需求与人的全面发展,而教学创新正是联通“时代需求”与“学习者成长”的核心桥梁。以金融工程课程为例,我们首创“一链一课程包”模式。首先,深度耦合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。例如开发本土化产业案例库,精准聚焦区域产业链痛点;基于龙头企业实战数据,动态迭代“企业需求-教学案例-人才输送”闭环体系。其次,重构学习视角与能力培养。引导学生从产业链全局理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逻辑;结合时事热点剖析金融运行规律,强化知识的落地性与可迁移性,实现“学用贯通”。在新文科2.0背景下,依托OBE(Outcome Based Education)成果导向教学理念,我们构建了系统性、高阶性、实践性、创新性兼容的“四性一体”课程体系。同时,我们还打造了一支跨学科双师型教学团队,强化产教融合实施基础。并在此基础上,借力智能教育平台构建教学创新生态,支撑个性化能力培养。

问:您提到了新文科2.0和OBE教学理念,能不能详细讲讲?

答:2019年启动的“六卓越一拔尖”计划2.0将新文科建设列为重要内容,旨在“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,培养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家”。今年四月份又提出新文科2.0,意在立足国家发展实际需求,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,服务法治中国、文化强国、知识产权强国及数字强国建设,推动文科教育脱虚向实,向实而新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第一,学科边界重构。像我们开设的金融工程课程,就是用工程师的思维来解决金融问题。它把数学建模、算法设计这些理科、工科的工具和金融理论揉在一起,教学生构建一套解决实际金融难题的知识和能力图谱。第二,科技赋能创新。新科技像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正深刻改变财经领域,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智能新财经,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必须跟上。比如讲资产证券化时,我们就引入了河南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这样的新鲜案例。同时,我们也会及时加入像AI智能投顾、量化投资策略、ESG绿色金融衍生品这些前沿热点。第三,文化自信筑基。扎根中国实践,讲好中国故事。我们会深入分析全球首个鲜果期货“苹果期货”的运行模式,会介绍“保险+期货”这一中国特色金融支农模式,让学生理解中国金融智慧,并思考如何创新发展。关于OBE理念,其核心是“学生中心、成果导向、持续改进”。具体怎么落地呢?简单说就是首先要先想清楚目标,明确学生学完这门课到底能做什么;其次要设计内容和方法,既教什么、怎样教才能帮学生达到这些目标;最后看效果,老师教完了,学生真的会了没?怎么评价?然后根据评价反馈不断优化教学。这就清晰回答了:为何学?学什么?如何学?如何用?如何评?践行OBE,关键是以学习者发展为中心。这要求我们老师必须真正了解现在的学生,他们是互联网原住民、数智时代的“原居民”,习惯“智慧课堂”,也关心国家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。这对我们老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备课不再只是“备教材”,更要“备学生”,了解他们的基础和需求,这个原则贯穿我教学设计的全过程。同时,我们非常注重因材施教。拿我们金融类专业来说,学生背景多元。有的学生数学、编程基础好,动手能力强,我们就鼓励他们用Python动手编程完成金融模型和策略分析;有的学生基础弱一些,我们就给他们提供Excel模板,让他们能先聚焦在理解金融原理和验证结果上。这样,就可以让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有效学习,达成目标。不仅如此,我们还将这一培养理念延伸到了校企协同育人上,依托国家级投教基地和省级实践基地,打造了第二课堂实战生态。对于模拟交易能力突出的学生,会重点推荐他们参加“郑商所杯”“中金所杯”等大赛,由期货公司资深实战专家进行指导,把课堂所学在真实市场环境中淬炼。而对于方案设计和研究能力强的学生,则鼓励他们参与“挑战杯”“互联网+”等创新创业大赛,这些大赛主要紧密围绕企业的真实痛点和需求,要求学生开发可落地的金融策略或设计具体解决方案。

问:您的课堂如何体现课程思政和数智赋能?

答:我认为课程思政的本质是通过知识能力锻造实现价值塑造,传递正能量。金融领域与国家大政方针紧密相连,金融服务实体、风险管理等均对职业道德有高要求。教学中,我们以“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”为轴心,构建“战略引领-产业对接-知识赋能”的课思政育人体系,通过解析国家金融战略、地方金融政策落地等,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,自然体悟服务国家战略、践行金融使命的思政内涵,培养兼具扎实专业素养与高尚职业操守的金融人才。数智赋能是响应国家“教育数字化”战略的必然要求。厦门大学张宗益校长指出,个性化、高质量和大规模教育构成教育的“不可能三角”,传统模式难以同时达成这三项目标,数智化转型则是突破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。数字时代人才培养,教师角色应从“知识权威”转变为“思维教练”,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。要合理利用AI工具,“人机协同”与“价值引领”并重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纳托尔·法朗士(Anatole France)有言:“教学的全部艺术就是唤醒年轻心灵的天然好奇心。”作为教师,我们自身更需永葆对教学的好奇心,以学习者姿态积极回应时代需求,提升能力,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破浪前行。

(供稿单位:党委宣传部、教务部;审核:丁勇、李伟平;编审:乔现伟;签审:丁勇)